百年家族:徐志摩/林長民‧林徽因 (245MB@PDF@KF/ML/FD/RF/Fi)
【檔案名稱】:百年家族:徐志摩/林長民‧林徽因【檔案大小】:132MB+113MB
【檔案格式】:PDF
【檔案語言】:繁體中文
【檔案空間】:KF/ML/FD/RF/Fi
【上傳日期】:2023/07/12
【刪檔天數】: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
【預覽圖片】:
【內容簡介】:
《百年家族:徐志摩》
畢生行徑都是詩徐志摩是中國自有新文學以來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探索白話詩的形式與內涵不遺餘力,理論與創作並舉,成就非凡;散文與翻譯作品成績也頗為可觀。他在短短的三十六年(一八九六-一九三一)生命中,創作僅僅十年,便得許多精采篇章傳世不輟。
「人」「文」如一是徐志摩的真實寫照,他的畢生行止與文學創作皆充滿了浪漫精神與理想主義,以及永不妥協的實踐力量。一直以來,最引世人感興趣的是他的情事,因為「愛」是他一生的象徵,「愛」是他的宗教,正是在愛情上,他給時人和後人留下了許多是非話題。與髮妻張幼儀離婚,對林徽因的痴情追求,與陸小曼驚天動地的愛,在當時都是驚世駭俗的事情。但也正是愛,才造就了徐志摩這位一代詩人。
他在理想之愛的追求中,對社會黑暗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時代潮流的迷茫與不解,對理想追求的挫折和失敗,都找到了安慰與寄託。現實的黑暗雖曾一點點地吞噬著徐志摩,但他沒有向現實屈服,仍舊寫詩作文、教書、辦刊物、開書店……做為一個詩人,他註定要在現實中蘊育詩情,創造詩篇,像一隻不知倦的夜鶯,不斷地為理想放喉鳴唱,一直到生命終止。
徐志摩可說是代表一種時代精神,獨立、自主,自覺深刻,不投降也無拘束,全新追求那完全自由的理想境界。蔡元培先生稱徐志摩「畢生行徑都是詩」,的確,徐志摩頗具傳奇性的成長之路,他的文學成就,他為推動現代文學事業所做的種種努力,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對愛情的狂熱與執著的曲折之路,無一不是一首首千迴百轉、引人入勝的動人詩篇。
作者簡介:
方慧
1971年生,湖南岳陽人,愛好音樂及文學。1992年畢業於湘潭師範學院歷史系;在湖南岳陽第七中學執教七年。在從事教學之餘,經常閱讀有關中國近現代史上人物及思想研究的著作,了解有關研究現狀。一九九九年進入南開大學歷史系,攻讀中國現代史碩士學位,師從王永祥教授。
《百年家族:林長民‧林徽因》
重返百代以來未有的京華人文歷史場景
20世紀初的中國青年,同時看到腐敗的清王朝和進步的西方文明,山雨欲來,他們面臨重要的人生方向抉擇。時代已是這樣沈重,家族背景更強化著憂患意識。閩侯(今福州)書香世家林氏四「民」投身革命與改革事業,林覺民、林尹民在「辛亥廣州起義」中殉難;林長民赴日留學歸來從政,想以改良的方式實現立憲政治,在1925年遇難於郭松齡反奉之變。
林長民之長女林徽因承繼開明、博學、多才多藝、愛國心切的家族傳統,這位「民國第一才女」被歷史冷落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近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又未能表現林徽因除了溫柔、美麗之外,堅毅、獨立與勇敢的一面。風花雪月的浪漫、烽火血淚的艱辛,她都過得忍得;在熱鬧的文藝沙龍「太太的客廳」中她高談闊論,是「後期京派的靈魂」,在窮鄉僻壤的李莊、杳無人跡的荒寺古廟中,她抱病考察建築,專心著述,一樣甘之如飴。
以建築為主、文學為副的她在兩方面皆取得重要成果,晚年更總籌設計中共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成就非凡。
本書撰寫的角度放在林徽因家族,如堂伯叔父輩林尹民、林覺民、父親林長民的革命與憲政改革事業,以及林徽因在當時京派文人中,往來唱和,談詩論藝所形成的文化氣氛。讓我們重返百代以來未有的京華人文歷史場景。對於近代文化、文學史來講,本書提供了相當可觀的史料。本書作者陳新華先生專治中國近代文化史,對於史料的掌握相當充分。
作者簡介:
陳新華
1974年生,上海人。199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系,現為該系博士生,師從李喜所教授治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曾著《留學舊蹤》,參與編著《中外文化交流史》,並發表論文多篇。
【下載載點】:
百年家族:徐志摩
https://katfile.com/f0herrd24qrh
https://down.mdiaload.com/duwvfbw95vcc
https://down.fast-down.com/9pcssl66tjfh
https://rosefile.net/0h30e98b30
https://fikper.com/ZqPpJIg1SA
百年家族:林長民‧林徽因
https://katfile.com/85b7sc7iwiqw
https://down.mdiaload.com/g8fa52a9l2q2
https://down.fast-down.com/5zlvvimijmj9
https://rosefile.net/84n50ka4c3
https://fikper.com/SMV1TQGPq0
【解壓密碼】:無
【Katfile資源總集】
對於史料的掌握相當充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