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聚焦智慧养老
科普时报讯(记者 史诗)10月2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承办的“第八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举办。http://www.kepu.gov.cn/upload/img/48b95db1-d493-4a4a-b47f-b6cbbd5395af.jpg?x-oss-process=style/kepu(陈碧霄 /摄) 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0余人线下注册参加大会,“AgeClub官方”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健康养老:国际进展、区域特色与产业实践”,目的是交流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世界各国智慧健康养老的最新进展。来自中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26位专家学者就全球智慧健康养老创新相关议题作了发言。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指出,“通过科技的加持和赋能,我们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健康、有尊严的生活。智慧健康养老,不仅是一个国际话题,更是一个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通过国际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荷兰王国长期照护和体育大臣海德尔在致辞中指出,荷兰与中国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荷兰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为20.2%,而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8.7%。老年痴呆症的人数不断上升,给两国带来了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未来将持续增加。目前,荷兰制定了国家战略,旨在关注痴呆症的护理和治疗,力求战胜痴呆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战略被翻译成中文,以便与在痴呆症研究、技术和护理领域积极参与的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海德尔强调,要战胜痴呆症,改善患者的生活,需要持续投资于研究,减少新技术的风险,并开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法,这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持。他倡导提供高质量的痴呆症护理,不仅仅关注护理、药物和依赖,而是让痴呆症患者尽可能独立和快乐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新的智能技术也可以为痴呆症患者恢复独立生活提供很大帮助。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介绍,依托由60余家在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和2022年成立的北京老年科技大学,为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搭建丰富的平台。郭鲁钢指出,北京市科协通过深入开展“银龄e享”科技惠老科普行动,支持和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联合社会力量,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团结引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指出,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针对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北京市倡导树立积极老龄观,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构建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61家,创建率95%;全市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6.1%;全市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4.8%。王小娥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希望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经验能够为全国以及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益经验。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智慧养老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认可。“我们建设并上线了北京养老服务网及小程序,构建了养老服务全要素记录、全数据互通、全流程监管、全口径分析的全息管理机制,搭建了‘一网一端一平台’的养老服务信息化载体。”郭汉桥说。 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研发布了《北京市老年健康研究报告》,该书对北京市老年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学特征等4个方面的15个影响因素作了交叉分析,较为全面、客观地刻画北京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及特征。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