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组织疫情应对行为与春节幸福感调查 |
“新冠病毒”疫情打破了人们千百年来约定成俗、走亲访友的过年方式,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支持下,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贾建民、清华大学教授薛澜、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徐戈、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袁韵、香港大学副教授贾轼等专家团队组织了全国性疫情应对行为与春节幸福感问卷调查。
1月28日-31日,团队通过微信调查,共收集调查问卷20288份,样本来自全国346个城市,覆盖不同的社会群体。
调查显示,这一群体的春节开心程度平均值为3.68(1为最低,7为最高),介于一般和不太开心之间。
统计分析显示,武汉市民众春节的开心程度显著低于湖北省其它地区的民众,而湖北省民众春节的开心程度又显著低于全国其它省市的民众。春节期间这一群体感受到的压力水平为3.52(1为最高,7为最低), 介于一般和较大压力之间。在所有城市中,武汉市的民众面临压力最大,他们在电视和网上的娱乐活动,也显著低于其它城市的民众。
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期待回家与父母和亲人团聚。调查显示,52.15%受调查的人群表示这个春节没有回去探亲或外出旅行,有79.36%的人因疫情原因取消或者改变原定的春节探亲或出行计划。在出行的人当中,53.63%的人群是为探望父母和老人。
因为疫情,春节期间绝大部分人群(91.33%)都没有或者较少出家门,其中完全没有出门的人数占比为31.87%。因此,今年人们的春节活动主要在自己家中度过。
节日期间,60.59%的受访者表示,与去年春节相比,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电视和网络上的娱乐活动,其中增长很多的人群占比为28.90%。人们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与朋友互动或节日问候,有51.74%的人比去年群增加了这方面的社交行为。
面对疫情,受访群体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外出时,83.10%的人群都经常戴口罩,只有6.02%的人群不戴或较少戴口罩;回家时,77.65%的人群都经常清洁自己,只有5.49%的人群较少或者没有清洁自己;在外时避免或者很少与他人接触的人群占62.81%,有时或者较少与他人接触的占28.76%。处于全国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市民众,比全国其它城市的民众采取了更多的防护措施和应对行为。
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春节的幸福感?首要因素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把人们的计划彻底打乱。
模型分析显示,如果本地有疫情,人们春节的幸福感就会显著降低;回乡过年能够显著地提升春节幸福感;没有取消或者改变春节探亲和出行计划的人群也有更多的幸福感。春节期间,男性的幸福感显著低于女性;年龄更大、健康状态更好、文化程度更高的人群在这个春节过得更开心一些。
调查结果分析还显示,疫情和一些应对措施增加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而压力是春节幸福感的一号杀手。人们的应对行为,一方面减少了感染的风险,但另外一方面又增加了心理压力,降低了幸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难以让全民都采取统一应对措施的原因。
除了防护性的应对行为,人们还可以采取其它的积极应对行为。与去年春节相比,今年春节期间增加了电视和网络上娱乐活动的群体的开心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并且感知威胁也明显低于其他群体。
网上娱乐是一种有效地减少压力和感知威胁,并对提升幸福感有积极作用的应对行为。例如,大年初一,电影《囧妈》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免费上线播放,3天内播放了6亿次。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协调多家娱乐平台捐献十余部优秀剧作给湖北和武汉的电视平台,为抗击疫情稳定民心、增强信心和鼓舞士气。本项调查为此提供了实证支持。
由于春节期间极具疫情传播风险,对于那些更多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与朋友互动或节日问候的人群,他们感受的压力更小、幸福感更高,但其感知威胁并没有显著减少。这可能是由于春节期间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和疫情的不实信息在微信平台上广泛传播,影响了人们的感知风险。
timg.jpg (102.13 KB, 下載次數: 30)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sit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