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一早,索鎏敏告别家人,乘坐单位最早的班车来到怀柔科学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今年,他又一次选择在北京的实验室里度过春节假期。 “同学们早!新年新气象,咱们开工了!”在所里的材料分析实验室里,索鎏敏依次察看学生们的实验情况,不时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作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的特聘研究员,索鎏敏与他的团队专注于锂离子及新型二次电池研究,这也是新能源研究的前沿领域。 索鎏敏介绍,我国在石油等传统能源上对外依存度较高,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较西方国家尚有进步空间。在此背景下,开发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新能源,实现能源技术独立自主便成了科研工作者重点攻关领域之一。 “物理所此前在新能源领域已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我2017年入职中科院后,得到了国家和所里的许多支持。我希望能和团队一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新突破。”索鎏敏说。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索鎏敏团队的科研脚步。按照原有计划,这一年本应是团队高频输出阶段性科研成果的时间。然而疫情让大部分团队成员滞留在老家,科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对于以实验科学为核心的索鎏敏团队而言,没有实验就好比无源之水,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能力都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科研进度。 时间就是生命,索鎏敏心急如焚。为避免疫情影响工作,鼠年大年初二一早,索鎏敏就回到北京,一头扎进实验室。他一边进行实验设备维护,一边整理材料、撰写论文,还每周召开线上组会,尽可能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跟上脚步”。 除了科研和教学,索鎏敏还与物理所老师一起奔走协调防护口罩,寄给身在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帮助他们度过了疫情初期口罩短缺的日子。2020年9月,学生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实验室,科研工作终于回到正轨。 然而,“失去的九个月”让他们深感压力。为此,当今年国内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疫情时,物理所近半数的师生提出留所申请。索鎏敏也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在陪伴家人的同时,利用春节假期和留守师生们共同奋斗。 加上此前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几年,索鎏敏已多年没有和内蒙古老家的亲人“大团圆”,只能依靠视频等方式与家人互动。在他看来,少了团圆令人遗憾,但好在能从科研工作上寻得宽慰。 “春节是最不被打扰的一周。除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外,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总结过去的工作,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把欠下的‘债’补回来。”索鎏敏说。 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研究部办公室主任陈熙基介绍,园区通过贴春联和窗花、悬挂灯笼营造春节氛围,同时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务和实验条件保障,为留守的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坚守一线的科研人员体现的是一种拼搏奋进、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作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投入使用的大科学装置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坚守,为国家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索鎏敏说,“十四五”规划在科技创新上提出了很多期许,他希望能借助物理所和科学城的平台,实现更多技术上的突破。就在近期,索鎏敏团队在无负极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领域产出了两篇新论文,已经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这也被他视作“新的一年开了个好头”。 索鎏敏介绍,如果科技界能够研发出兼具高安全性和超长续航的新型电池,届时,世界在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上将取得新突破,人类也将迎来更绿色低碳的环保生活。 “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把2020年落下的计划尽快完成,将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唯有如此,才能兑现我回国时对研究所和国家的庄严承诺。”索鎏敏笃定地说。
|